设为首页
收藏本站
开启辅助访问
切换到窄版
登录
立即注册
快捷导航
发布信息
搜索
搜索
门户
Portal
论坛
BBS
导读
Guide
群组
Group
官方论坛
盲盒交友
积分充值
超聚热榜
社群大全
本版
文章
帖子
群组
用户
哆啦超聚
»
论坛
›
内容分享
›
心灵之窗
›
“姐弟婚”比例上升,为什么找对象变难了?专家网友这样 ...
返回列表
发新帖
“姐弟婚”比例上升,为什么找对象变难了?专家网友这样说……
[复制链接]
2623
|
0
|
2023-2-19 20:28:24
|
显示全部楼层
|
阅读模式
情人节已过,但是对于恋爱、婚姻话题的探讨热度不减!
日前,# 湖北初婚年龄突破 30 岁 # 的词条冲上热搜。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 2022 年度婚姻大数据显示,各地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,基本接近 30 岁。其中,杭州、扬州、常州结婚登记平均年龄都超过 30 岁。杭州的 " 姐弟婚 " 比例持续上升," 女大男小 " 的 " 姐弟婚 " 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。
湖北初婚年龄突破 30 岁词条冲上热搜
初婚年龄推迟、" 姐弟婚 " 比例上升、结婚率降低 ……
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什么?有着怎样的原因?记者就相关话题,采访了婚姻领域的专家、市民和网友。
遇到心仪的伴侣
似乎越来越难了?
根据数据统计,近年来,我国的结婚人数不断下降,结婚率不断降低。
以广东为例,2019 年结婚登记数为 67.45 万对,2020 年结婚登记数为 63.33 万对,2021 年结婚登记数为 59.1 万对。
广东省结婚、离婚登记量数据。(制图 /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)
广东省结婚、离婚登记量趋势图。(制图 /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)
结婚率不断降低,人们为何不爱结婚了?
在广州工作的刘先生给出的答案是:" 我也有结婚的意愿,但是没对象,咋结?" 刘先生现年 27 岁,有着高学历和稳定的工作,他在追求真爱的路上从未停歇,但仍没有遇到双向奔赴的心仪之人。
" 除了一定的条件外,我很看重眼缘,不愿将就,期待遇到怦然心动的女生,但这种概率并不高。"
现年 28 岁的何女士在广州工作已有 3 年,她表示,自己有过两段感情经历,但找到心仪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" 找对象要感觉到位、条件匹配、性格合适、志趣相投 ……
现代社会人们对恋爱、婚姻质量要求更高了。
" 何女士说,身边很多男生都已名 " 草 " 有主,而且日常工作特别忙,很难有时间再去社交。
已到而立之年的谭女士表示,
在相亲市场上,对于男生年龄限制没有太多,但是对于女生年龄的急迫性很明显。
传统观念中,年轻的女生优于年长的女生,这背后折射出相亲市场看重女性的生育价值。在这种观念的裹挟下,导致接近 30 岁的女生在相亲市场上似乎 " 贬值 " 了。
羊城晚报资料图
对恋爱婚姻的质量要求更高、年龄增加、忙于工作无暇社交 …… 记者与市民、网友交谈的过程中,不断窥视着 " 婚恋难 " 这一现象背后的冰山一角。
同时,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婚姻文化研究的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刘正刚,他指出,
随着男女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大,高学历的男女越来越多,他们更加看重婚姻的质量,追求高品质的生活,找对象不再是简单的 " 拉郎配 "。
广东省民政智库专家陈婉玲认为,随着时代的变迁,女性越来越独立、文化程度越来越高,但传统的 " 男强女弱 " 婚恋观念没有同步变化,这导致大城市中容易出现 " 剩女 "。具体而言,在恋爱或者婚姻中,女性都偏好找比自己能力强的男性,这样的情况下,优秀的女性可选择的范围就变小了,找伴侣变得不再容易。因此,如何引导婚恋观与当今的社会变迁实际相匹配,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" 姐弟婚 " 越来越被人接受
值得注意的是," 女大三,抱金砖 " 的现象如今在婚恋市场越来越多。近日,民政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,
多地 " 姐弟婚 " 的比例持续上升。
杭州市婚姻登记大数据显示,2022 年,杭州市共办理结婚登记 65315 对,其中女方大男方 1-4 岁的有 12612 人,而 2021 年女方大男方 1-4 岁的数据为 11427 人,2020 年为 10827 人。
杭州 " 姐弟婚 " 人数上升。(制图 /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)
适婚年龄的男女对于 " 姐弟婚 " 有哪些看法呢?
28 岁的何女士告诉记者,她曾交往过小自己 2 岁的男性,能够接受 " 姐弟婚 ",只要两个人喜欢合适,不应该被年龄束缚,另一半比自己小 4 岁到 5 岁都可以接受。
27 岁的刘先生则称,女生年龄大 1 到 2 岁基本都是同龄人,观念意识的差距不会特别大,可以接受,但是大 2 岁以上,需要考虑一下。
" ‘姐弟婚’比例不断上升,这背后反映着人们不再把年龄看作是不可逾越的条件,更看重自己面对婚姻时的感受与质量,展现了适婚人群及其家人更开放的态度。
" 陈婉玲指出,这一现象还反映了一些女性在打拼的过程中,婚嫁年龄不断推迟,可能错过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适龄伴侣。
刘正刚认为,传统婚姻追求 " 为后也,非为色 ",即重视传宗接代,不重视男女情欲,而现代婚姻则是 " 后 "" 色 " 兼重,更加看重婚姻当事人的生活感受,年龄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。" 姐弟婚 " 的出现,是对传统婚恋观的突破,体现了更平等的两性关系。随着社会、科技的进步," 姐弟婚 " 的模式会为更多人接受。
羊城晚报资料图
" 先立业后成家 " 的新婚恋观
正在形成
日前,在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 2022 年结婚数据中显示,杭州、扬州、常州结婚登记平均年龄均超过 30 岁。
具体到初婚群体而言,《中国人口普查年鉴 2020》显示,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从 2010 年的 24.89 岁推迟到 2020 年的 28.67 岁,十年推迟近 4 岁。
其中,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 3.63 岁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 3.95 岁。湖北省民政厅公布的 2022 年全省婚姻大数据显示,湖北的男女初婚年龄已突破 30 岁;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,河南省内 18 市层面,已有多地初婚平均年龄突破 30 岁。
羊城晚报资料图
记者在采访多位市民和网友的过程中发现,
大家纷纷表现出对婚姻更为谨慎的态度。
" 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,结婚之后还要面对家庭、生育的压力,承担家庭的责任,因此我对于婚姻很谨慎。"28 岁的何女士说。
" 恋爱和婚姻是不同的,恋爱束缚性相对较弱,而婚姻意味着责任,需要牺牲个人的一部分自由,所以我需要作好准备才会走入婚姻。"27 岁的刘先生说。
在苏州工作的 28 岁杨女士提出,现在的女性更加独立,能够做到自给自足,不需要 " 搭伙过日子 ",所以对婚姻这种形式不会产生特别强烈的需求感,但是对于恋爱还是非常向往的。
刘正刚认为,现在的适婚男女大多是独生子女,他们自幼受到家长的呵护,自我意识浓厚。随着男女经济独立,学历升高,男女崇尚个性自由、追求生活的私密性,不愿意面对婚后家庭生活的琐碎事务,这使得他们不愿过早承担家庭的责任。
" 初婚年龄推迟是全国的基本趋势,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也存在该现象,这与婚恋观念转变、受教育时间增长、社会压力等多方面相关。" 陈婉玲表示,具体到婚恋观念来说,
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现代、文明程度不断提高,使得人们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。
" 先成家后立业 " 已不是优先选项了," 先立业后成家 " 的新婚恋观正在形成。
" 同时,在‘男主外女主内’的观念裹挟下,女性结婚不仅要面临家庭的压力,还要承担现代社会中工作的压力,男性则需要面对彩礼和更高昂的房价等压力,这些都影响了结婚的意愿。" 陈婉玲认为,
提升结婚意愿的关键是要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,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变迁重新调整男女在婚姻中的角色定位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、羊城派、金羊网
来源网址:http://www.myzaker.com/article/63f215a232ce400d2b000022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
登录
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
x
回复
使用道具
举报
返回列表
发新帖
高级模式
B
Color
Image
Link
Quote
Code
Smilies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
登录
|
立即注册
本版积分规则
发表回复
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karry殇
4
主题
6
回帖
44
积分
新手上路
新手上路, 积分 44,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
新手上路, 积分 44,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
积分
44
加好友
发消息
回复楼主
返回列表
热点资讯
趣味搞笑
美景美图
心灵之窗
婚恋交友
影视动漫
图文推荐
识别「ChatGPT 造假」,效果超越 OpenAI:北大、华为的 AI 生成检测器来了
2023-06-07
安妮·埃尔诺获诺奖后无法写作,ChatGPT是一个科幻迷书呆子 | 文化周报
2023-06-07
快讯: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创指跌近1% 脑机接口、ChatGPT概念延续强势
2023-06-07
ChatGPT 能写长篇小说了,ETH 提出 RecurrentGPT 实现交互式超长文本生成
2023-06-07
苹果 Vision Pro 和 ChatGPT4,开启了「智力盈余」时代
2023-06-07
热门排行
1
海清自曝暂退影视圈内幕!得怪病无药可治剧痛难忍,隐婚多年老公身份曝光
2
70岁自驾旅游阿姨在老挝过春节:61岁考驾照,终身未婚,看山水能忘记人生的不如意
3
朱宪民:我拍了很多这个时代马上要消失的东西
4
男子在无人机上发现大白鲨后拯救了数百名游泳者
5
《湖南卫视芒果TV元宵喜乐会》节目单来了,民间达人展示奇招绝活
6
俄罗斯任命新任中央军区司令!曾指挥马里乌波尔战斗,还被传“阵亡”
7
自驾电动车回家过年:不敢开空调,充电就像“开盲盒”
8
法治日报:老年人就业不算“劳动者”算什么?